:::
202511/21
為強化第一線人員野生動物監測作業能力,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於114年11月20日辦理「紅外線自動相機教育訓練課程」,邀集分署第一線工作同仁、執行黑熊生態服務給付在地協會、狩獵自主管理組織以及高屏縣市地方政府執行生態保育工作伙伴共同參加,針對紅外線自動相機的架設操作、相片辨識及動物痕跡辨識進行教育訓練,計有45人參與。
林業保育署自104年起執行「野生動物資源長期監測」計畫,於國有林班地與平原淺山地區設置監測樣點,透過紅外線自動相機持續記錄中大型野生哺乳動物的活動影像,掌握其族群分布與變動趨勢。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目前在轄區內已設有超過42處監測樣點,累積超過7萬張野生動物影像資料,統計顯示出現頻率最高的哺乳物種依序為臺灣山羌、臺灣獼猴及鼬獾,雉科鳥類以藍腹鷴最高。
為強化第一線執行人員實務技能,特邀請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劉建男副教授團隊授課,內容涵蓋自動相機成果分析與呈現、架設與樣點選擇技巧、野生動物相片與痕跡辨識,並透過案例解析與現場互動問答,提升學員自動相機操作及物種辨識等專業技能。課程中,參訓學員亦針對自動相機現場實務經驗,例面對不同海拔、濕度及野生動物活動條件下的應對策略,與講座進行交流與討論,有助於橫向聯繫與技巧的精進。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指出,透過紅外線自動相機累積的資料,除了得到物種的組成、分布及相對豐富度變化資料外,更可結合物種在不同區域的佔據資料,來了解物種分布的時空變化,作為保育決策的重要參考,未來將持續透過教育訓練強化監測量能,構築更完善的保育基礎。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回列表
瀏覽人次:10
最後更新日期:202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