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愛好者參與合作 打破臺灣記錄 發現浸水營驚人昆蟲相播放

:::
201806/05
林務局屏東林管處為提升保護區生態環境的管理並建立科學知識基礎,自2017年起委託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顏聖紘教授研究室進行浸水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昆蟲相普查工作,研究團隊本次特別與許多長年在浸水營地區進行攝影觀察的昆蟲愛好者合作,並發現浸水營地區至少2,620種昆蟲,此項研究成果打破了臺灣有史以來各自然保護(留)區與國家公園的昆蟲調查研究記錄,成果豐碩且具重要意義。
浸水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位於中央山脈南部延脈末端。自日治時期以來,就因其高比例的特有種植物及其雲霧繚繞的森林環境,被植物生態學者視為在森林生物多樣性與資源保育上非常重要的地區。雖然浸水營地區的動物資源也相當豐富,然而近一世紀以來相關研究卻相當稀少且跼限於陸域脊椎動物,過去為了國家步道系統的規畫,林務局曾於2003年進行簡單的昆蟲調查,當時記載了88種蝴蝶,而其它昆蟲的整合性調查研究近乎空白。
顏教授表示,進行全面性的昆蟲資源普查是極為困難的。首先是因為昆蟲的物種多樣性遠高於脊椎動物;第二是絕大昆蟲的鑑定非常困難,且在國內缺乏專家;第三是昆蟲採集極容易受天候與森林植物生長而影響成效;第四則是因為一般研究團隊的人力與研究能量只能支持一個月一次約2-3天的調查,再加上許多研究計畫因為經費限制難以長期進行,因此跼限了研究成果在科學研究與政策決策上的價值。顏教授認為唯有與不定期進行自然觀察的昆蟲愛好者合作,才能補足學術單位的不足。因此在今年的計畫中,中山大學團隊特別與許多長年在浸水營地區進行攝影觀察的昆蟲愛好者合作,擷取他們歷年在該地區所有的昆蟲觀察記錄,並進行分類鑑定的工作。結果顯示被業餘愛好者拍攝過,但研究團隊未能發現的昆蟲,竟達418種,約佔種數的16%。這樣的結果也顯示政府與學術單位在高多樣性生物的調查研究上,有必要建立與業餘愛好者合作的機制,如此能促進生物多樣性研究工作的效能,並促進知識的溝通與發展。
此次研究還有另一項重大亮點!近乎所有被調查發現的昆蟲標本都經過數位化並上傳至「浸水營野生動物重要棲地昆蟲資訊網」(http://jinshueiying.taieol.tw)中提供公眾參考,而部份資訊也將在未來匯入「台灣生命大百科」(http://taieol.tw),使得資料庫之間的資訊整合更為緊密。顏教授認為「這些研究都是納稅人的錢所支持,因此大眾應該能公開檢驗與獲得這些資訊,如此也能促進公眾對科學研究、保育政策,與科普知識的興趣與瞭解」。
此外透過本次研究支持,團隊也精準標示出,從大漢山林道至浸水營古道兩側重要樹木的位置,可供相關單位參考,以避免日後道路與電力設施的養護將其誤傷。顏教授表示,許多樹木在開花時會吸引大量昆蟲前來訪花,一旦這些樹木不慎破壞,對許多昆蟲來說就是非常龐大的損失。
屏東林管處再次呼籲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時享受自然資源時,也應可能降低對大漢山林道與浸水營古道兩側植物的干擾,以共同維護珍貴的生態環境。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回列表
瀏覽人次:5777 最後更新日期:201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