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育與觀光發展並行 「十八羅漢山自然人文協會」成立

:::
201912/01
 結合社區參與經營的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經2年培力紮根地方有成,於108年12月1日(日)辦理「十八羅漢山自然人文協會」會員成立大會及理監事會。地點選在兩年來上課、開會、凝聚夥伴的屏東林管處六龜工作站,邀集了六龜相關政府機關、當地協會、村里長等共同見證六龜的大事,也是國內首座邁向共管的自然保護區,眾人樂見協會成立,以象徵12個里的大型拼圖,表達保護區鏈結地方,公私協力磨合、共創生機的深刻意涵。
    屏東林區管理處張偉顗處長表示,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的經營從兩年前保育與觀光的衝突與對立,從立法委員、政府與地方的溝通與磨合中建立共識,進展到今年協會的成立,期待「十八羅漢山自然人文協會」能更加團結及自主運作,未來能朝向以在地經營,觀光與保育共生共榮的方式營運。並因應國際上對於保護區逐漸轉變的經營觀念,朝向「由下而上,共創雙贏」管理之機制邁進。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戴昌賢校長表示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的營運,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及努力,才能達到地方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及社區發展三贏的局面、朝向永續經營的方式邁進,是非常得來不易的,協會的成立也會成為地方很好的平台及楷模,繼續把六龜的美麗傳達給大家。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陳美惠教授表示,想到十八羅漢山就會想到六龜,足見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和六龜的深刻連結,因此有必要讓十八羅漢山成為全台灣第一個社區參與經營的自然保護區,今天我們做到了。保護區的管理需要建立模式,從六龜擴展到全台灣。十八羅漢山自然人文協會的成立是天時、地利、人和所促成,除了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地方單位、寶來人文協會、荖濃溪環境藝術促進會、還有團隊的各位夥伴努力耕耘兩年,這將近三年以來的時間,從培訓、巡護監測、授證、解說、一直到舉辦市集等等,解說團隊的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努力,今天是一個里程碑,現在團隊也要秉持無私、奉獻的精神,也開始承擔更多責任,協會是一個正式的對外平台,也可以開始鏈結外界資源及整個六龜,扮演六龜地方發展重要的角色。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何立德教授表示,十八羅漢山是台灣南部重要的礫岩地景代表,也是六龜的寶物,十八羅漢山自然人文協會的成立,能夠持續「知寶、惜寶、展寶」,讓大家知道自然環境與地景保育已經不僅是過去封閉式的管理,也能夠成為積極傳達知識、促進地方發展的角色。
    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環境保護暨解說服務團隊,在106年底由六龜區跨12個里、從20歲到70歲不等,包含社區領袖、家庭主婦、返鄉打拼的年輕人、在地文史工作者、農民、學校教師等共同組成。至今兩年過去,團隊運作日趨成熟,從專業培訓、認證、洄游訓練、監測資料彙整及串聯六龜地區遊程,一步一腳印,逐步展現成果。十八羅漢山團隊解說員身兼保護區監測員,由3~4人一組,以每週3組的頻度進行保護區監測,過程中曾協助破獲盜採集團,舉凡廢棄物、死亡動物如鼬獾、山羌的通報;雨季時發動義工日清理落石及泥濘路面等,皆是團隊全體無償義務的持續付出,是在地守護的好榜樣。
    團隊也由保護區的環境解說延伸至六龜地區的深度之旅,於107年底推出「六龜嬉遊記」深度路線,串聯友善耕作的愛玉園、木瓜園、友善餐廳等。除了帶遊客手作體驗之餘,也以解說服務鏈結食農教育,帶領民眾認識農產豐饒的農鄉六龜,各種季節風土、產地故事,以及友善生態的理念,開發結合農業生產的生態旅遊模式。除了對外連結,也將地質與生態解說內容,設計成適合國小學生吸收的環境教案,主動以義務解說方式,回饋在地小學,傳承鄉土記憶,從小扎根傳遞保育觀念。
    十八羅漢山團隊逐漸分工合作,形成一股在地參與保護區經營的力量,解說員也依照自己的專才或興趣、個性找尋最適合自己的位置。經過兩年後組織運作越發順暢,在大家的共識之下,於108年7月開始籌備成立協會之相關事宜,並於108年12月1日召開會員大會及理監事會,團隊表示,協會名稱採用「自然人文協會」,係除了在監測活動、帶團解說時,能以十八羅漢山的自然環境為主題,讓民眾了解六龜地區的生態及人文歷史,也期望協會能作為串連六龜生態旅遊的窗口,結合六龜的好山、好水、好物、好人情並進行推廣,成為六龜創新發展的重要角色。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回列表
瀏覽人次:724 最後更新日期:201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