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為架構中央山脈、淺山、平原、濕地及海岸的生態藍圖,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28日在林管處召開「高屏地區生態保育網絡藍圖建置計畫」跨機關連繫平台會議,邀請公部門40個單位、13個NGO總計52人共同參與討論, 期能透過各單位合作建立伙伴關係,ㄧ起架構高屏地區生態藍圖,也深化人網的連結。
自107年行政院核定「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屏東林管處即著手規劃高雄及屏東地區的生態藍圖,並且扣合全國綠網計畫的六大面向,透過地方社區參與、機關自行辦理以及委託專業團隊等方式,執行外來種(銀合歡)移除、受關注的瀕危物種(草鴞)基礎調查等多項工作。然而要架構中央山脈、淺山、平原、濕地及海岸的生態藍圖,非某一單位可獨立完成,所以建立伙伴關係串接人網的連結是重要的。
在28日的「高屏地區生態藍圖建置計畫」跨機關連繫平台會議中,除有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楊主任嘉棟親蒞與會並表示願帶領中心的同仁一起為環境友善、棲地改善等保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服務,會議亦邀請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高雄工務段張副段長六順分享「臺28線馬頭山路段生態友善設施路殺改善」預計今年開始在馬頭山一號及二號橋進行動物通道整坡改善工程及短期的成效追蹤,而中長期建議由其他單位可以接續辦理,會中屏東林管處楊瑞芬處長允諾可以在明年以在地社區利用社區林業計畫參與監測工作前,由林管處接辦。
其次,是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洪孝宇博士分享「猛禽棲架-串聯農業生產和生態的橋樑」,在試驗田區架設棲架成功拍攝到黑翅鳶與草鴞等9種猛禽及其他鳥類使用棲架及捕食老鼠、昆蟲的大量影像資料,讓農民和與會的夥伴非常有感,證明田區真的有猛禽,可以協助農民抓蟲捕鼠,兼及對生態農業有正向影響。
最後是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侯秉賦助理研究員分享「生態友善農法的推動與著力-以旗南分場為例」闡述已試驗30年餘無施用農藥、化學肥料的生態友善農田與慣行農法的田地,在昆蟲功能族群比例比較結果,慣行農法田地的害蟲比例相對較生態友善農田高出11%,而天敵則較低3%左右;研究顯示施行生態友善農法的田地,其實在自然界當中是有自我修復的能力。
屏東林管處也分享自107年起的四年內投入在國土綠網計畫的成果,並和與會夥伴共同建構未來4年(111-114)、5-8(115-118)年的高屏地區生態藍圖計畫,包括課題、工作細項、短、中期任務及保全對象與協力單位的討論。
最後,楊瑞芬表示,環境的議題很多且複雜,不是某個機關能獨立解決,也不會只是4年或8年的計畫即能完成,而是持續性關注的跨世代的工作,期望高屏地區綠網的藍圖可以有更多的伙伴一起併肩努力,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及生物多樣性的生態臺灣願景能早日實踐。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回列表
瀏覽人次:318
最後更新日期:2021-05-03